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黄土画派>画派成员

茅亭一觉——贺荣敏古典人物画小品线上展丨学术诠释



致读者


茅亭一觉,十期呈献。访贤怀古,佛门广大,汉家陵阙,华山揽胜,林泉高致,人淡如菊,十八罗汉,踏雪寻梅,听水听风,万壑松风。展出作品160余幅,皆为疫情期间“神游”之作。此展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古典人物为题材,以传统笔墨为载体,与大家走进中华历史之长廊同游十日,扶栏漫步,探古寻幽,感受不曾感受的生活,体验不曾体验的情境。

中华文化以自然为美,了解自然的同时了解了自身,表达自然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这是一种古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宇宙观,是一种人与物化,返璞归真的艺术情怀。因之中华艺术意境的创构,多为以客观景物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如李白《关山月》诗中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借明月、云海、长风以表达苍茫的心境。“人之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达人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这正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人为什么喜山乐水、重自然的真正内涵。

为了更深入地表达此次神游之感悟,后附《造境》一文作为本展之学术诠释,敬请同道指正!

                                                           贺荣敏

2022年5月21日


贺荣敏.


笔名一敏。1958年3月生于陕西合阳县。198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又在刘文西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中国人物画研究生,1988年获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至2018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荣获陕西省政府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陕西省文联授予艺术创作十佳称号;1999年荣获西安市文联文艺创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荣获“三五人才”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




造  境

文/贺荣敏


摘要:造境是人类审美过程中从客观存在到主观心性产生的第二自然。中国艺术的造境体现了中华文脉的审美特质及精神内涵。本文分别从特征、类别、要素三方面阐述中国艺术对意境的追求,同时通过对传统中国画中笔墨意境的塑造与表现展开研探,以期探寻中国艺术造境之本真。

关键词:意境  中国画  情景  修养  天人合一

 

小   引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隔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1)如此美丽的地方在何处?在自然界。自然界鬼斧神工所创造出来的美通常称之为自然美,人类置身于其中,观赏玩味,便会在心中营造出一种与往日不同的心境,这种心境是在享受自然界提供的美,同时在美中体味自然给人之身心所带来的快意。这正是人们爱山喜水乐自然的真意。

人们在游山玩水之后,将自身感受到的快意连同所见所闻讲述予别人,于是在对方的心里便产生了一种完美的景象。当他们慕景而至,却发现这里的景色固然很美,但距他们想象中的美景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会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看景不如听景”。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听景已不是自然之真景,是留在观者脑海里的具有美的典型而且饱含了情感因素,比自然更完美的自然,这种自然是人们通过造境得来的心中的自然。

造境是人类在审美过程中从客观到主观的一种心灵感应所产生的第二自然。这种自然是一种理想化了的自然,它使人暂时可以超越自我,无所顾忌地追求美、体验美,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这正是艺术造境最基本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