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缅怀刘文西先生之逝:同他一起离开的,是一个时代!




据悉,2019年7月7日下午13时50分左右,中国黄土画派代表人物刘文西先生,因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6岁。他的画,14亿中国人看得最多,用得最多!用得最多!



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画像(素描)



半生青山
半生黄土
一个来自浙江水乡的嵊州人
来到黄土高坡
秦川大地
隐匿在西安城一角
在这里工作、生活半个世纪之久
这是思想和情感的奇妙碰撞
这是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挥洒
他是黄土画派首创者
陕北人民老朋友
他深受中国艺术界尊崇
他就是:刘文西

《黄土地的主人》是刘文西三十多年来去往陕北四十多次的时间里,升腾起来的想法和行动,也是刘文西十四年来的呕心沥血之作,它长102米、高2.1米,分为十三个部分,画中陕北的男女老少、春夏秋冬,与刘文西结识了一生,分别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包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礡,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本来是2005年开始,计划用十年完成,但因为他长期生病住院,到2017年这个巨幅长卷才渐渐进入尾声。这是他老年生活的坚持与慰藉。



刘文西先生出生之时,浙江嵊县水竹安村已是丹桂飘香,父亲为他取名“闻樨”,待他长大后便索性改做了简易的“文西”。凑巧的是,一位意大利著名艺术家也叫做“文西”,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文西(今译达·芬奇)。“家乡的风光很美,有溪、有山、有大松树……这种环境本身有一种美感。”刘文西先生自小就对美产生了无限的执著。
      刘文西年少时对这片黄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充满憧憬,他受到延安革命历史的影响和熏陶,毕业实习奔赴陕北,脚踏在陕北的地界上,就深切地爱上了这里的风土和人民。

刘文西一生的作品,和陕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记录和展现陕北黄土风情和民生甘苦的大工程,和黄土画派的核心作品。当年创作这些作品时,刘文西深入陕北人民的生活,一再说服认为画画能画走魂的陕北老农摒弃这些封建残余想法;当陕北老农们终于认同和答应他了,却一个个把这件事情当做难得的喜事,像要去照相一样,刮干净胡子,穿着平时很少穿的干净衣服来,刘文西认为这样的打扮会失去陕北人身上特有的天然本性,故而一再拒绝,希望一切如常,力求能够保留陕北人自身的气质与风格。他正是被陕北老农们身上的这种质朴和天然所吸引的。

文西先生爱画毛主席,也擅画毛主席,创作了大量以毛主席事迹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毛主席与牧羊人》是其成名之作,他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才24岁。刘文西先生毕业实习时选择去陕北,他在延河畔写生,见到一位牧羊老汉赶着一群羊从沟坎上走来,头巾、胡子、皮袄、腰带,让他一下子想到曾看过的毛主席在杨家岭与老百姓交谈的照片。他走访了毛主席当年去过的村庄,找到了杨家岭的生产队长,了解毛主席怎么和农民交谈、谈了些什么内容,人物更加立体丰满。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刘文西的作品《毛主席与牧羊人》,毛主席看了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叶剑英元帅看到这幅画后,也曾说,画作描绘的很像延安时期的毛主席,非常喜欢。刘文西先生又特意绘制了一幅。然而,即使一生都在画毛主席,但令刘文西先生尤为遗憾的是,他没有当面见过主席。当年叶剑英元帅要刘文西先生到北京找他,如果去了,可能有机会见到毛主席,但由于工作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但刘文西先生多次追随主席在陕北的足迹,采访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是在一次次寻访中,才爱上黄土地,也更加崇敬毛主席。

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启示你怎么创作,路该怎么走!——刘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