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海报(设计 | 郭家瑞)


10月10日,“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开幕仪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华建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中宣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李屹,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部长蔡武,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原常务副书记陈存根,陕西省原省长、山西省委原书记袁纯清,吉林省政协原主席黄燕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柯昌万,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晓阳,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等嘉宾出席开幕式。胡和平部长宣布展览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主持仪式。


开幕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卫生部原常务副部长黄洁夫,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文化部原副部长赵少华,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外交部原副部长吉佩定,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修福金,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左中一,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全国人大资环委原副主任委员王庆喜,国家质监总局原副局长蒲长城,中组部办公厅主任刘国平,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主任张永新,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舟贤。


出席开幕式的艺术机构及协会的领导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古建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安远远,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洪亮,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王明明、王书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尼玛泽仁,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


开幕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艺术院校领导有: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云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雁玲,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云南艺术学院纪委书记姜玉海,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兰绍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伏虎,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郑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曾成刚等。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树茂,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党委副书记李翔宇,副院长宋晓峰、屈健、何军出席开幕式及研讨会。

展览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艺术家有:常沙娜,郭怡孮,杨力舟,王迎春,王仲,赵建成,唐勇力,曾来德,李庚,张道兴,马振声,孙克,纪连彬,张江舟,于文江,吕品田,刘庆和,李孝萱,殷会利,李晓柱,夏荷生,李传真等。


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尚辉,贺荣敏,张晓凌,牛克成,王镛,陈池瑜,王平,张敢,于洋,朱万章,徐红梅等。


开幕式上,王春法馆长向刘文西先生的夫人、著名画家陈光健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为刘文西夫人陈光健颁发收藏证书


本次展览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共展出200余件刘文西先生的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以全面丰富、系统有序的脉络回顾了刘文西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使命与初心。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


冯远在致辞中表示:“刘文西作为一个艺术家自觉践行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刘文西的农民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闪耀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值得我们后来的艺术家认真学习。”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致辞


徐里在致辞中重点强调了刘文西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历程,提起刘文西与无数陕北人民成了好朋友、好兄弟的情谊,他的作品有温度、有灵魂,是书写时代、讴歌时代的最好的记录。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致辞


杨晓阳在致辞中表示:“刘文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时代画像,以描绘领袖、讴歌人民、赞颂生活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新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和引领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柯昌万致辞


柯昌万在致辞中提及此次大展时表示:“我理解的‘大展’,一是刘文西的为人格局大、胸怀大;二是他的作品影响大、贡献大。自1958年以来,刘文西扎根陕西的黄土高原,忠实地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常年坚持在黄土地上写生,和人民一起生活、一起欢庆,他被人民称为我们自己的艺术家。”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致辞


朱尽晖在展览致辞中提到:“刘文西先生是西安美院的丰碑和旗帜,是党的文艺方针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美术高峰的一面旗帜,是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经典艺术的一面旗帜。”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主持仪式


【展览信息】

展览:心中有人民——刘文西作品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北3展厅

展期:2021年10月1日起对公众展出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选取了刘文西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分为“满腔真情绘领袖”“笔墨丹青为人民”“深入生活求创作”三个单元进行系统展示,展出了包括《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到陕北》《沟里人》《东方》以及历时30年创作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经典作品。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可以全面了解经典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感,增进对刘文西先生认识与了解,体会他对于黄土地及革命领袖、陕北人民的深厚情感。

在六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刘文西先生踏遍了陕北的沟沟峁峁,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举办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他深切的缅怀,更是对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的歌颂,彰显人民对艺术家的滋养,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衷心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使人民群众从艺术精品中获得审美享受、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展览已于10月1日起对公众展出,预计展出一个月。



开幕式后举办了“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主持,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40余位重要艺术理论家、批评家参加研讨会。与会嘉宾就刘文西先生的笔墨技法及其风格特征、艺术观念与图式生成、形象塑造及主题建构、时代精神与中国形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特别强调了刘文西先生独特建构起的“刘家样”风格对于中国人物画的当代性展现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贺荣敏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贺荣敏:

时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的作品今天在这里隆重展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活动。此次展览汇集了刘文西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及珍贵的图文资料,展示了刘文西先生的创作历程以及渗透在作品之中对黄土地上人民那份深沉、持久的爱。

刘文西先生一生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并扎根黄土地,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情怀的优秀作品,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及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榜样。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仅看到刘文西先生在艺术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看到刘文西先生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和创新上所做出的努力及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作品更看到了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

刘文西先生常讲:他年轻时王琦先生曾送给他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小册子,几十年来他一直珍藏。从那时起他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根本的问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他认定坚持“讲话精神”和党的文艺方向是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道路,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从此艺术为人民服务、讴歌新时代、表现新生活、反映劳动者成为刘文西艺术创作的核心。他一生的艺术实践、艺术创作及其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将艺术与人民相结合,才会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才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动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大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知心话》《同欢共乐》,还有历时三十多年绘就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等。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自信,对中华文化与黄土精神的弘扬。

正是刘文西先生一以贯之的践行党的文艺路线、文艺方向不动摇,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从群众中汲取艺术养分,他才能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一度文艺界浮燥混乱的情况下,不迷失、不彷徨,不受诱惑、不被干扰。他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地向人民学习,勤勤恳恳地探索创新,竭尽全力地创作反映时代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因而他的作品才为人民喜闻乐见,才具有生命力。由此我们认为,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和文艺方向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二、 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道路不动摇

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始终坚持在深入生活、表现生活这条现实主义道路不断前行。上百次的陕北写生,上万幅的速写素材,还有他毕生所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足以说明这一点。

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是刘文西先生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刘文西先生艺术的代名词。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这一点,难能可贵。这一点,也成为刘文西先生在艺术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所在。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理念,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现实主义的存在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刘文西先生在这个领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表现方法,那便是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表现生活。这不仅仅是刘文西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创作经验,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精神。

 

三、 坚持以劳动人民为主题不动摇

毋庸置疑,陕北已成为刘文西先生的精神坐标,陕北已成为刘文西先生的第二故乡,陕北人民不仅是刘文西先生画面表现的对象,在他的心中更视作亲人。他以毕生的精力所完成的《黄土地的主人》正是这一情感的充分表达。

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以陕北为创作基地,几十年来刘老师与陕北人民广交朋友,几十年来连续不断地表现、反映陕北、及陕北人民生活的新风貌,纵观他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组完整的陕北数十年发展的图像缩影,其中的核心就是人民。

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点上,在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创作中体现的更加典型,其中黄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尽在其中。因此说“心中有人民”“艺术为人民服务”成为刘文西先生一辈子的精神坚守。

 

四、 坚持不断创作,推陈出新不动摇

刘文西先生曾说过:“画画的人就是要画画,就像工人做工,农民要种地一样。大画画的可能成大画家;中画画的可能成中画家;小画画的可能成小画家。”语言虽然质朴,但道理深刻。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正是坚信、坚持这一点,不断实践,笔耕不辍,其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便验证了这一点。

不断创作,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涵盖刘文西先生创作的发展方向。从他的《祖孙四代》到《黄土地的主人》,数十年的艺术演变清晰可见。其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创作,才可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作,才可能推陈出新。

刘文西先生创建了黄土画派,提出了“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理念。在他的带领下,黄土画派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人民、讴歌新时代的艺术团体,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目前最为活跃的创作力量。这一点是刘文西先生对新中国美术的又一大贡献,更是他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刘文西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研究的艺术大家,他的艺术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竖起了一面旗帜。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核心,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根本,坚持深入生活、表现时代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基础,坚持不断创作,推陈出新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原动力。我们以展览的形式纪念刘文西先生,不仅仅回顾、颂扬他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艺术人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以他为榜样,发扬这种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探索当今中国艺术发展道路,繁荣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素描)》140x91cm 1957年


刘文西《毛主席到陕北》138x184cm 1964-1965年


刘文西、陈光健《枣园桃李》120×100cm 1962年


刘文西《东方》270×780cm 1993年



刘文西《沟里人》169x133cm 1982年



刘文西《支书和老贫农》136x175cm 1963年



刘文西《黄土情》235x190cm 1989年



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邮箱: 1935026659@qq.com

电话: 13991816277

地址: 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街道大吉昌巷2号谷风半山

扫一扫 关注我们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关注谷风半山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