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朱尽晖
1968年8月生,上海市人。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CIMAM国际现当代美术馆联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综合材料绘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工作室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画家、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
主要致力于中国画研究、综合材料绘画、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作品获奖并入选进京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丝路起点 回望长安”——长安画派与长安画坛国画作品晋京展、“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晋京展、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第一至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行进一带一路 对话中华文明”国际美术邀请展、“倡导绿色生活 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西部·西部》艺术大展、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日本新京东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举办联展及个展并被艺术机构所收藏。主持创作了西藏布达拉宫广场《雪域文明》大型浮雕壁画,宁夏河东机场《人文·未来》壁画等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出版专著6部,学术论文发表C刊及权威核心期刊30余篇,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无为之为 无法之法
朱尽晖 丝路冰川系列之一 中国画
184cm×384cm 2018年
多年水墨实验,朱尽晖形成创作上的“三能”说:能画、能说、能写。能画是对应一人一品,能说是对应一言一论,能写是对应一文一味。并认为这是艺术家基本的修养和技能,且“三者是递进关系,不是重要和不重要的关系”。
十几年来,意象系列作品有上万张。技法上,积墨、泼墨、皴法、勾线、勾勒等中国画传统方法交替运用。代表作有《无为》《问道》《应道人》等。此系列作品遵循天然的荒诞和拟人化,并做了当代转化。
朱尽晖 丝路冰川之二 中国画
184cm×576cm 2018年
当代立场:丝路冰川系列。
关键词:原始性、辩证性、当代性。
画家常到西部去感受大自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亲身感受到祁连山冰川的雄美,之后一直在思索这样的命题:冰川在零度以下,非一日之寒,通过积累达到坚不可摧。该系列创作体现了山川精神,展现出绵延的、向上的、团块的、积极的力量。
朱尽晖 丝路冰川系列之二(局部) 中国画
184cm×192cm 2018年
“图像里没有表现的树木,没有表现的人物,更没有溪流。所以我的山水创作其实没有具象,就是我理解的山水精神”。画家这样阐释。在过程中他看到了一些空间,比如0~5度的角度之间,海平面的上升等。气候变暖,所以冰川不太冷,逐步变成了冰沫景观。在思考过程中,这些冰川的形成是负增长,是非零度、非一日之寒。一个冰川的积累要经过若干年若干时代形成,所以在雪线以下、在零度以下。首先它是非热点,是活水的冰川,也可以理解为是天然的锉刀,是自然的形成,所以不与温度争上下或争高低,诸多这样的思索过程中,逐渐归纳出:从叠加、撕裂到水墨的运用,技法的锤炼构成了样式,逐渐尝试以当代构成水墨样式为主的拼贴撕裂方式形成的小稿。后来经过放大之后,就率意不以法度为主也不以技法为限,“以表现恒久的精神追求积累这样一种状态下形成的冰川,在过程中人是渺小的,自然是伟大的。对自然的关照,用水墨表现、用构成反应,表现出对奇特自然界的文化样态关照”。
朱尽晖 丝路冰川之二(局部) 中国画
180cm×185cm 2018年
画家丝路冰川系列作品的形成过程,也是综合材料表现的过程,形成一种原生态与当代性共存的独特图式。丝路冰川系列属于当代水墨的一种探索,但是并未脱离中国画的核心写意性,“画面中呈现的是水墨的变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此层次上不是简单的技巧,而是追求‘道’的精神层次和境界:冰川是伟大的,人的精神无为、无所不为体现在作品当中。作品表现的恒心,就是无为之为”。
关于艺术上的追求,画家给了道学的八个字辩证法:无为之为、无法之法。
写意载道
文/朱尽晖
朱尽晖 丝路冰川系列之二(局部) 中国画
184cm×192cm 2018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绘画之事乃人之灵魂,置于文化价值的核心,透射出民族的文化光芒。画家用画笔抒情,文以载道,品评绘画之心,源初真理的艺术作品,这种追求,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给当代绘画寄情载道提供了悟道铭仁的借鉴。
写意精神旨在用存在的思想照亮艺术家抒写的技艺,是画由心生更是写意形态的形而上层次体现。在当代绘画中,探索人文价值、修养品格和社会意义,而绘画表象之笔墨思维、造型风格更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大写意的不同境界,创时代精神之先,大学问者掌控技艺能力来表达独立的思想;蕴自然诗意之神,鬼斧神工的创作状态,自由别样之精神。写意是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独有特征,更是中国画的高峰。简约的造型语言,多变的笔墨系统,意象的色彩感受,别致的意趣表达,核心体现中国人内在的精神和生命永恒的状态,象外之意不仅是造型意趣更是人生境界的最高追求。绘画风格有南北之味,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玲珑烂漫,皆具以形写神,品味着简约与放怀、体察与牵挂、生命与自然、轮替与无奈,画之神采蕴含造型观、意境观。
朱尽晖 丝路冰川系列 中国画
180x97cm 2016年
中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人文气象的核心,也是砥砺民族艺术精神和独特的哲学精神的理想与成就。相由心生,基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万物皆备于我。道家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释家曰: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是天、地、物的自然融合。人中有天、天中有人,合为一体。当代绘画沐人文荟萃之风,得山水灵秀之气。文化责任和人文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印证转化、绘画的意境格调与人格韵味相融,造就绘画的审美见解与情怀。师其迹,师其心,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各有灵妙各自探。
朱尽晖 丝路冰川系列 中国画
195x180cm 2019年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艺术家的国家担当与情怀在绘画中的精神契合。用当代水墨写意表现丝路精神,交融构成肌理绵延,恢宏抒写冰川坚韧,弘扬积极的中国美术精神,构筑文明互鉴,彰显美术自信。冰川的伟大象征着人的无为与无所不为,以恒久之精神追求丝路冰川之气魄。人的渺小,自然的伟大,用水墨关照,构成语言,表现出自然的文化样态,实现人文情怀、历史意识与生命诗意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