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叶华
1965年出生于新疆,祖籍浙江青田,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其中《清秋》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获银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煦日》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凝》参加“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节日》参加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箫声》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秋千》等三幅作品参加全国九大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国粹》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蜻蜒》参加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中国画作品大展,获铜奖《梧荫》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我与《春归帕米尔》
文/叶华
我生于新疆,长于新疆。曾经,那里的阳光、土地、戈壁、雪山、河流就是陪伴我日日成长的寻常景色。骑着骆驼在辽阔的天幕下放牧羊群的少数民族牧民,就生活在我家附近。他们的毡房和日常生活,他们或严肃,或平静,或快乐的面容,我和小伙伴们更是习以为常。至刚参加工作时,因单位分配,我与一名维吾尔族同事艾尼瓦尔成为室友。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友好和睦,相处融洽,当年我们两人还被教研室提名为民族团结模范。即使在我离开新疆多年之后,我们还相约外出采风搜集素材。徜徉在热闹的和田大巴扎中,绕过成群待售的小毛驴,我们目不暇接,手持相机抓拍不停,忙得不亦乐乎。他流利的维语和熟练的汉语,不仅使我们行程顺利,还使我更多地了解到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知识。
叶华 煦日 中国画
200cm×180cm 1998年
在新疆工作期间,我与另一名维吾尔族同事也是好友。他有着卡夫卡式清瘦的面容和深邃热烈的黑眼睛,品位不俗,细腻优雅。我们的关系好到他可以带着腼腆文静的英国女友来我家做客。通过他我又结识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塔吉克族歌舞团演员。那时,在单位里,不仅是同事,你的领导、学生、邻居,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医务室里的大夫,都可能是俄罗斯、柯尔克孜、塔吉克、哈萨克等各族人民。一次,我在路上远远见到依布拉音院长走在院子里,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一头白发且红光满面,偶遇一位本民族的年轻女子,他走上前去,附其近旁轻语几句,双方同时爆发出哈哈大笑后彼此离去。两个渐远的背影之间,仿佛还留着笑声的袅袅余韵,此情此景真令人忍俊不禁。不凉薄,不虚伪,无戒备,比之含蓄内敛,心思缜密,喜怒不形于色所显示出的高度克制与隐忍,是另一种民族性格的流露。休息日或八小时以外,在我家里,也时常能听到老榆树下随风传来老院长那爽朗而极富感染力的洪亮笑声,这时你几乎又要无由来地面露微笑,忍不住羡慕地心生感慨:世上真有这么快乐的人!他们这种单纯欢乐的天性,在新疆歌舞中得到了尽情体现。在城市的广场、街头,在牛羊肉、烤馕四处飘香和地毯、艾德莱斯绸流光溢彩的巴扎,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和美酒芬芳的喜宴上,时常伴有欢快起舞的人群。简朴的生活并未限制他们快乐天性的宣泄。当胡须雪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加入其中,乐曲达到了欢乐的顶峰。那歌舞犹如炽热的火焰照亮了人们的生活。这种记忆于我是如此鲜活生动且历久弥新。
叶华 箫声 中国画
200cm×180cm 2002年
在我离疆多年之后,因创作需要搜集一些民族服饰做资料,不得不向久未谋面的前同事古丽米拉提出请求,她不求回报、不计成本地慷慨相助、四处寻觅,当我面对着那些大蓬大蓬、美不胜收、炽热亮丽的锦绣图案时,油然而生的感激再次唤醒了我的美好回忆。我之所以选择新疆人物作为绘画题材,不是出于“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审美距离和猎奇心理,也并非仅仅基于民族图案服饰等更适宜工笔绘画的装饰性语言,而首先是因为在那种纯朴善良、坦诚光明之中有我所认同的人文品格。我熟悉了解我笔下的人们,并曾与他们相亲相近。不管人生曾留给他们什么烙印,他们依然如向日葵热爱阳光那样热爱着生活,并且彼此互爱。我愿他们永远快乐美好。
叶华 春归帕米尔之一 中国画
180cm×190cm 2015年
《春归帕米尔》是我多年工笔人物画创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这幅作品人物众多。我几乎亲历过他们所有人。男舞者在真实生活中是一名新郎。得到许可后,我们曾在他迎亲的路上跟随其七十公里之远。热闹的婚礼上,画面中央的黑衣老妇夹杂在兴高采烈的人群之中并不起眼。塔吉克族的老年或独居妇女常戴白色头巾。她来为新人送上真诚的祝福,但也许热闹的场面触动了某些回忆,使她一时脱离具体的现实,较深地沉浸在了自己的回忆和情绪当中。我捕捉住了这个稍纵即逝、无声无息的瞬间。右后方隔着几名青年女子,另一名戴白头巾的老年妇女却眼角向上,似乎随着欢快的乐声兴致盎然,俨然回到了少女时代的幸福时刻。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是我国境内的白种人。身穿黑背心的中年妇女人种特征明显,严肃的面容似乎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因她的形象典型,我特意将其安排在这个位置。身着淡紫衣服的少女温文尔雅,手持纱巾的样子别有一番娴静之姿。与她交谈的红衣少妇,垂着双目不忘手里的绣工,一望就知她是勤劳务实善于操持家务的好主妇。总之,在众多的人物当中,除把握其各种形象、动态、年龄的不同之外,我还力图刻画出他们或沧桑,或严肃,或乐观,或纯真的种种个性和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以使在构图、线条、色彩、图案、素描功底等因素之上,进一步增加绘画作品的可看性和耐看性。塔吉克族人的纯朴善良令人难忘。我们一行人的车子陷入河泥之中,当地老乡见状自发前来帮助我们脱困。见到他们湿透的衣裤和腿、臂上的淤痕,我们尽可能多地掏出钱币。哪知他们仿佛被看轻似的怫然不悦,直到我们递上一把把糖果,他们才欣然接受。我作品中有的人物笑容干净,眼神明亮,顾盼有情,那绝非主观臆造或美化,而确是我所亲见亲历。帕米尔高原空气纯净,紫外线强,天幕高远深邃而透蓝,在画面中我也力图制造出这种阳光透明散射的效果。
叶华 国粹 中国画
180cm×190cm 2004年
构图上,我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人物并置在同一空间里,参差错落有聚有散,他们之间的前后、左右、疏密关系则根据总体需要布置安排。我以画面主要人物(男女舞者)为出发点,首先考虑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以他们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继而衍生出其他人物的动态、角度和内在关系,以及线条、色调、图案及动静等各种因素。左侧是乐手,观者位于右侧。综合考虑乐手之间的位置以及鹰笛和圆形手鼓的正侧横斜,他们均需与中心人物和右侧人物相互协调。妇女之间的形象、衣饰、神情等依然要符合画面的整体关系。三个小女孩,或笑容纯真,或矜持美丽,或童趣天然,不仅与长者的沧桑严肃形成对比,又使欢乐的场面锦上添花,从而别有一番新意。以中心人物为基点相应设计出的黑白灰的色调关系,随具体要求而变换,如水依形,起伏流动,丰富而连贯。我从不否认自己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喜爱。那种理性与秩序复杂而和谐的变奏,百转千回又动人心魄。我在作品中同样注重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这样不仅能使造型及各种细节具有绘画性的节奏,又能突出重点,烘托气氛。
叶华 张玉瑞 中国画
60cm×45cm 2015年
画面中的绿色湿地和山峦均为真实存在。较低的山景映现在人物头部位置,丰富了绘画语言,也避免将人物形象完全置于雪山背景下而显得突兀。湿地、小河活跃了整体气氛,又衬托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头饰,使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视线中央的雪山两侧山势连绵,我用天空的蔚蓝挤出一个金字塔形的慕士塔格峰,它既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又使视野充满张力且开阔辽远。这种自始至终的总体把握,使得画面语言和黑白灰的节奏犹如我心中的乐曲般,一气呵成地贯穿在整幅作品之中。
叶华 和田姑娘 中国画
52cm×44cm 2015年
各种图案也是根据画面的构成需要统一设计出来的。比如,女主角的条纹上衣是为了衬托出男舞者较单纯的服饰;充满动感线条的单色头巾不仅使其姿态飘逸轻灵,也映衬出男子的刚健有力;纹饰精美的裙子大面积地置于男主角身后,既能体现出空间关系,又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叶华 春归帕米尔 中国画
200cm×450cm 2013-2016年
文化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
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在这幅作品中,我试图以工笔人物画的现实主义手法,结合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和色彩元素,运用以形写神的方式,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将原有的民族服饰和图案色彩转换为一种装饰性的绘画语言,同时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韵,希望表达出一种既有传统内涵又有当代性的语言特质。而这也是我今后工笔画创作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