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丨第33辑:郭茜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郭茜

1970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西安美院国画系人物画工作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综合彩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2013至2017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研班”。

作品《希望》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画展,并获“希望奖”。《镜中的风景》入选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美丽的红地毯》入选纪念‘讲话’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作品《现代·飞天》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并获“优秀奖”。作品《乘着天使的翅膀》《精忠报国之巾帼风采》《幸福中国年》入选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等。


图片


《精忠报国之巾帼风采》创作随想

文/郭茜


漫漫青史,报国英雄,巾帼亦不让须眉。纵观历史长河,不乏优秀女子爱国豪情熠熠生辉、英勇壮举大放光彩。穆桂英是巾帼中之典范。她有着精彩的人生,敢于冲破世俗的樊篱,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并且独领风骚,给我们现代女性留下了深刻的感悟和启迪。本作品主要是以穆桂英为代表,歌颂从古至今女子亦能精忠报国的爱国热情。


郭茜   精忠报国之巾帼风采

中国画 220cm×190cm 2014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由于是讴歌典范人物的内容与形式,所以,首先选取了中国戏曲人物的经典形象,使人物准确、有代表性。还借鉴了西方教会唱诗班似的排列式构图,目的是为突出主体人物的英雄气概,层次分明,主次有别。也从教堂玻璃透光效果传达出的迷幻色调获取灵感,大胆采用了整画满金的效果。巧妙地运用金笺纸作依托,金粉冲墨、渲染、堆积的方式,产生出意想不到的重彩画效果。金碧辉煌的画面很好地体现了高贵又不失肃穆的殿堂气质,使人物理想化,经典化,达到了使主体人物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最初设想。


郭茜   一方水土之侗家飞歌

中国画 220cm×220cm 2016年


对于我自身来讲,此创作意义在于对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色彩形式之突破性探索。



“真”为大美

文/唐子韬


西安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郭茜,是当代水墨工笔画家中的一个代表。她的创作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视觉空间,将西方现代主义的装饰性绘画元素与中国水墨重彩绘画传统相结合,具有时代气息和探索精神。近期,她的作品代表陕西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在业界获得了好评。


郭茜   瑞雪逢吉年

中国画   180cm×190cm   2016年


本真彩墨

郭茜近期的作品,以传统戏曲人物为主要题材,融合了装饰性绘画元素与重彩水墨技法,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她告诉记者,戏曲本身带有很强的符号性,她想通过这种形式化的图像,寻找自己的绘画符号——对于色彩的安排和利用的独特形式。

色彩是郭茜绘画的第一元素,为此,她在戏剧题材中找到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符号,而是一种绘画性符号。在她看来,中国传统的戏曲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提炼出极具抽象性和符号化的样式,以这种图像样式为载体,可以很快进入绘画。戏曲作为最直接的形式语言,更加容易在画面中寻求突破和变化。戏曲中的人物服饰、脸谱等通过画家的色彩和笔墨的加工,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用全新的视觉效果来解读中国绘画元素的当代性。

在作品《梨园系列》《精忠报国之巾帼风采》中,色彩、线条等形式因素所传达出的美感和时代气息,超越了一般女性的细腻和娴静,强烈的色彩显露出浪漫、奔放而不失典雅的气质。

但在郭茜自己看来,她目前的作品风格还不成熟,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她想通过融合中西方的色彩观念,在中国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寻求更加完美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回归绘画最本质的东西”。她告诉记者,她曾游历欧洲,在博物馆中参观大师凡·高的作品时,感触最深。“凡·高的绘画不是为了美而画,但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生命的美。这才是最为本真的美,是大美!”


郭茜   妒美

中国画 156cm×90cm 2018年


工写重彩

传统工笔画创作注重材料性、制作性,但在郭茜看来,工笔的方法是为绘画的目的服务,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当代水墨工笔绘画,要将多种元素杂糅并融汇到中国画的元素之中,将当代人的情感用中国化的视觉语言传达出来。

郭茜告诉记者,她喜欢追求色彩、特别是某种独特色彩的效果,例如自己近些年在创作中使用的“金色”,所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感觉是其他色彩所达不到的效果。然而,喜欢热情而强烈色彩感觉的她,目前更加想要在画面中做进一步的简化。“绘画是从加法到减法。一开始总会尝试很多新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现在要慢慢将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固定下来。这种形式是由繁入简的风格确立,是自己真实想要表达情感的呈现。”

郭茜坦言,自己还没能把自己想要的效果完美和谐地表达出来。在创作理念上,她认为,工笔画创作过程中,制作的因素过多会失去画意;过多追求精良和风格化、符号性,很容易将绘画变为装饰。


郭茜   幸福中国年

中国画 235cm×196cm 2019年


“中国戏曲的真正精神也是写意,是意境。我用强调色彩的方式,把戏曲的写意精神用当代的方式诠释出来。”郭茜告诉记者,她不愿意笼统地称自己的作品为工笔重彩画,“当代工笔重彩画应该叫‘重彩画’,并不是仅仅强调工笔的细腻,而完全可以是一种收放自如的彩墨效果。”

“‘重’并不是颜色重,而是注重色彩表现。中国画有一种是注重水墨表现,叫作水墨写意,一种是注重色彩表现,叫作重彩画。在传统工笔画中,颜色淡淡的也叫工笔重彩画。淡雅的色彩同样也是注重色彩的表现。只要是色彩大于水墨,就可以称为重彩画。”

从心创作,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这是郭茜的艺术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是她多年创作生活中获得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