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将在青岛市美术馆展出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7日—12月26日

展览地点:青岛市美术馆 罗马厅

指导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执行单位:青岛市美术馆


刘文西(1933年-2019年)浙江嵊州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等职。作为第五套人民币票面毛泽东画像的创作者,刘文西被称为“14亿人看得最多”的画家。


2021年10月10日,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之际,“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展出200余件刘文西的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全面丰富、系统有序地回顾了刘文西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初心与使命。

这次《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亮相青岛,是国博展览的延续展,不仅表达了对他深切的缅怀,更是对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的歌颂,彰显人民对艺术家的滋养,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刘文西的作品之所以成为具有高尚艺术品格的臻品,与他始终扎根西北黄土地,立足壮丽山河,抒怀民族精神的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文献展》12月17日将亮相青岛,青岛市美术馆倾全馆之力,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度合作,为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呈现了一场艺术水准精良的展览。


前言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领导下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作为美术界践行党的文艺路线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先生一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感诉诸笔端,以精湛的技艺和情感丰沛的笔墨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与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对我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大家的出现离不开超常的艺术天赋,更离不开坚定的艺术信念与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在上海育才学校读书的刘文西,在老师王琦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讲话精神”成为刘文西一生艺术实践的思想原点,他坚定不移地通过“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理念加以践行,思想与实践形成的完美合力勾勒出他独特而辉煌的艺术人生。在60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踏遍陕北的沟沟峁峁,在走访革命遗址、学习领袖著作中领悟伟人精神,在与农民朋友的共同生活中观察劳动人民的形象特征、精神气质与时代印记。刘文西先生以严谨的造型和粗犷阳刚、淳朴浓烈、气势雄健的笔墨语言塑造了众多极具思想性、时代性、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形成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创造性地将中西融合的写实主义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其开创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黄土画派”,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劲旅。

刘文西先生一生将人民作为艺术追求的源泉和力量,为世人留下众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为全面呈现刘文西先生的创作历程、创作理念与时代贡献,本次展览精心选取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与珍贵图像文献资料,分为“满腔真情绘领袖”“深入生活求创作”“笔墨丹青为人民”三个单元进行系统展示,借此向广大文艺工作者与观众传递他对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爱,同时也是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衷心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使人民群众从艺术精品中获得审美享受、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第一单元——满腔真情绘领袖


在刘文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领袖题材的美术作品占有重要分量。其中,尤以描绘毛泽东主席艺术形象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他一生并未真正见过毛主席,正如他自己所言:“大抵就是一次次实地寻访,我不仅更加崇敬毛主席,也爱上了那片黄土地”。他把对革命领袖和黄土地儿女的真挚情感,化作一幅又一幅优秀的经典美术作品,生动地表现出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达到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完美融合。


刘文西《毛主席和牧羊人》

140x91cm 1957年


刘文西《毛主席在大生产中》

64x101cm 1961-1963年


刘文西《毛主席到陕北》

138x184cm  1965年


 刘文西《稳如泰山》(《转战陕北》组画之一)

51x46cm 1978年



第二单元——深入生活求创作


刘文西长期扎根西北,深入人民群众,以真挚情感来感受他们的生活百态,以迅捷的艺术手法来捕获创作的灵感,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和鲜活气息,是他深刻体悟民间文化原生态和人物对象民族性的生动写照。这些具有速写性的写生作品,既是一个个独立而鲜活的生命形态和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也是他后来众多成功创作的“生活基础”。


刘文西 《祖孙四代》

119×96.6cm  1962年


刘文西《山姑娘》

199x192.5cm  1984年


 刘文西《黄河汉子》

191.5x177cm 2004年


刘文西《陕北石匠》

110.5x103.8cm 1990年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为人民


漫无边际的高天厚土,奔腾汹涌的万里黄河,热情豪迈的陕北人民,激昂高亢的信天游,都是刘文西艺术创作“典型形象”的不竭源泉。黄土地儿女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给予刘文西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他则用饱含精湛技艺和丰沛情感的笔墨,将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和时代图像回馈于人民。


刘文西 《小息》

44.2×33cm  1988年


刘文西《雅琴》

102.2×104.2cm 1984年


刘文西《素描人像》

24.5x33cm 1978年


刘文西《刘燕家过春节》

26x36cm   1984年



青岛市美术馆将延续「国博」 “满腔真情绘领袖” “笔墨丹青为人民” “深入生活求创作” 三个单元,系统展示刘文西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他终身扎根西北黄土地,深入人民生活的抒怀之作,更有他笔下难得的青岛元素绘画小品亮相。这些精湛的技艺和情感丰沛的笔墨创造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与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将为岛城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