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媒体报道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丨第36辑:刘奇伟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刘奇伟

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组专家。陕师大艺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并在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学院和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交流学习。

1983年参加工作,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创作辅导干部、陕西省文化厅美术专干、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兼任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长安画派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美协艺委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文艺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陕西国画院画师、黄土画派画家、陕西油画学会秘书长、陕西中美油画院副院长、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

作品《回娘家》获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富士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

作品《无题》参加奥地利维也纳现代艺术展

作品《旖旎》获国家文化部主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展特别荣誉奖

作品《门神》被选送全国(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对火》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美术群星奖

作品《老城旧事》入选全国(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作品《惊蛰》获中国美协〈全国纪念5.23讲话发表6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作品《大树》获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纪念建党80周年美术展览二等奖

作品《郊外》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作品《祥云》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美协等主办的中国人口文化奖美术类优秀奖

作品《高山流水》参加中国美协等主办的(烛光笔华)全国美术展览

作品(激越三秦)获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美术一等奖 

作品 (山水) 被选送全国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亲王本生》获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展览特别奖

作品《祥云》获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主办的陕西迎奥运美术作品展览特别奖

作品《乡俗》获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主办的陕西宣传文化系统美术作品展览荣誉奖

作品《村口》获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省级美术类社团联展铜奖


近30年来,绘画作品多次到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展出,共获省级以上奖相50多次,并有2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图片

刘奇伟和他的画

文/杨力舟


和王迎春到西安参加长安画派研究院成立仪式,才知道刘奇伟已离开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这次他又被推选为长安画派研究院的副院长。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作为画家,时间对我们来说十分珍贵,我和刘奇伟以前都是做美术馆工作的,繁重的事务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研究创作时间,现在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他热爱的绘画事业当中去了。


刘奇伟   冬雪   中国画

200cm×100cm   2010年


我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关心,一方面我们是同行,他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任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都是周正先生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我和王迎春曾在西安美术学院向周正先生学习西画,刘奇伟是周正先生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各种原因使我们接触较多,性情相投。不同的是刘奇伟关心的不是大题材,大构思。他善于从一件事,一段情,一座山,一片林中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一点从他的绘画中就可以看出来。


刘奇伟   山水   中国画

240cm×150cm 2013年


说到绘画,其实我们交流得并不多,无论是一起开会还是一起出国,我们谈到的更多的是美术博物馆的工作。对他绘画的了解,是他参加画展上的一些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绘画的态度是思考的,是认真的,他善于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探寻美、表现美。通过塑造形象,以其相应的形式传达美的效果。他受过良好的造型训练,他的绘画技法在一定范围内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民族的东西,可以说骨子里是中国的。他的很多画里充满了陕西传统民间绘画的元素,这一点得益于他多年深入乡村对民间文化的吸收和研究。这些相传久远的元素和符号,使刘奇伟的画里充满了灵性和神秘。如果说我曾尝试着将齐白石的大写意的中锋用笔,运用到我的人物画上,结合西方立体派的结构,找出一条创作新路,那么刘奇伟对民间传统元素的吸纳和他学过的西画表现的结合就是一种新的技法。这也是我认为他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地方,是他成功的地方。


刘奇伟   惊鹂   中国画   2000cm×1000cm


2003年由中国美术馆选送了一批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两年一届的国际展览,刘奇伟的一幅水墨画是中国入选的六幅作品之一,并获得了优胜奖。最近他的新作又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这说明他的探索和尝试是被广泛认可的,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在绘画的道路上刘奇伟还年轻,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期待着他有更大的发展。


刘奇伟   石泉老街   中国画   130cm×9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