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刘长江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访问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黄土画派画家。
作品《月落星稀天欲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厚土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2009年中国画展;
作品《家山秋色亦朦胧》入选中美协举办的2012年全国中国画展;
出版有《国画家刘长江》《刘长江国画作品集》等。作品发表于《水墨名家》《收藏与鉴赏》、《盛世典藏》《国画家》《艺术财富》《中国美术报》等专业刊物,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台、西安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
从“黄土寻梦”系列到主题性
创作的思考
文/刘长江
作为一名山水国画家,如何选择自己的表现对象十分重要,我曾经画了许多表现秦岭和太行山的作品,总是感觉不能释怀自己内心对于自然风貌的敬畏。当我踏上广阔无垠的黄土地时,我被黄土高原那苍凉恢宏的地貌和淳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黄土高原经历亿万年地质构造的变化和风雨的冲刷形成了风貌独特的形态。那些千姿百态的沟壑和延绵不断的土塬,总给我带来一些思绪,是能点燃我去热爱这片土地的理由。那些错落有致的沟坎和白雪映衬下的黄土总是显得那么厚重而鲜亮。我曾在飞机上鸟瞰那云雾之下的黄土高原,千里土塬如万马奔腾又如宁静的梦映在我脑海之中。
刘长江 月落星稀天欲明 中国画
200cm×170cm 2014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我所表现的黄土寻梦作品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土地,在这片黄土地上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双手改变了它。那些黄土窑和交错的田埂又十分和谐地和黄土高原融为一体,生长在黄土地上的苞谷和高粱又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那些“赶牲灵”“拉手手亲口口”的歌曲生动地描绘了他们淳朴的民风。我仿佛又能从那黄土高原的沟壑中聆听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南泥湾革命者的劳动声音。我寄情于生活中的窑洞和磨盘等,用散乱的雨点皴和拖泥带水的方法把黄土高原表现得朦胧一些。寻找一些梦境瞬间凝固的感受去表现我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把水和赭石的交融直接渗化在宣纸上形成屋漏痕,尽量表现得浑然一体。所以我的山水画表现语言,是从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朴实的民风中去寻找一些和生活相联系的素材。
刘长江 高原人家 中国画
100cm×55cm 2010年
从主题创作中去发现最感动我的元素,特别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把主题创作放在表现黄土高原的题材上。相继创作了《雪融疏林醒》《故园冬声》《月落星稀天欲明》《启梦》等作品,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去表现黄土地的厚重和伟大,也寓意生活在黄土上的人民是如何和命运抗争,特别是新时代的劳动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刘长江 雪融蔬林醒 中国画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寓意着中国人的伟大复兴之梦,中华民族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构思。陕北是我偏爱的地方,它沧桑、苍茫、厚重的气质吸引着我。虽然这几年陕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它质朴、厚重的东西没有变化。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在经过多次的采风后,创作的冲动就十分强烈。于是就开始创作《月落星稀天欲明》这幅作品,作品以200cm×170cm的尺幅表现了陕北黄土地。画面上的古塬冬景体现了寒冬欲去,冬雪欲融,万物复苏,意欲表现昨天的一种景象,却又在期盼着明天到来。小草表现了万物即将复苏,其顽强的生命诠释着它对明天的渴望和期盼,寓意冬天就要过去了,春天即将来临的一个情景和状态。我用阴阳的虚实来入画,大面积的留白,表现冬雪将要融化。一轮明月是画面的画眼,是一种天欲破晓时的美丽瞬间,这是笔墨生发出的情景。墨破色,色破墨,让画面灵动起来。在笔墨处理上采用了启、承、转、合的传统构思方法。作品从生活中和人性里思考了许多新的感受,更加挥洒自由。《月落星稀天欲明》期盼明天的来临,寓意着祖国的春天已经到来。
刘长江作品
作为中青年画家,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何搞好创作,特别是主题创作,自己的能力十分薄弱,只有多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向刘文西老师和黄土画派的其他老师学习,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向先进的思想理念学习,在绘画语言上力求严造型,讲笔墨,注重作品在艺术性方面更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感触点,并与时代相结合。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力求在不断探索中,寻求表现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只有不断坚信目标和想法,多深入生活,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刘长江 古塬新翠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