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公共教育>社会活动

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三周年


刘文西(1933.10 -2019.7)
       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中共党员。中国人物画泰斗、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支援西北,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曾两次任全国人大代表、四次任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协第一届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延安市副市长。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西安美术学院画家为主体,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影响全国。

刘文西以陕北为生活创作基地,创作出了大量革命历史和陕北风土人情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系列长卷《黄土地的主人》。



坚持党的文艺方向   学习刘文西艺术精神

——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三周年


                                            文·贺荣敏


       艺术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文艺方针。8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划时代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明确了文艺工作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廓清了当时延安文艺界的一些思想谬误,对充分发挥文艺的力量动员群众、保障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祖孙四代   刘文西  

中国画  119cm×96.6cm 1962年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完全一致,这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但是,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仍然是党的文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刘文西先生是一位党和人民培养的艺术家,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践行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大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艺术作品,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榜样。

刘文西先生离开我们已三年,三年来先生创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黄土画派在陈光健先生的带领下继续前行,运行良好,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的成绩。三年来,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始终将发扬黄土画派优良传统,学习刘文西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主题在持续推进与深入研究。


毛主席和牧羊人(纸本炭笔)  刘文西  

140x91cm  1957年


一、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

刘文西先生常讲:他年轻时王琦先生曾送给他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小册子, 几十年来他一直珍藏。从那时起他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根本的问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他认定坚持讲话精神和党的文艺方向是一条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道路。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从此艺术为人民服务、讴歌新时代、表现新生活、反映劳动者成为刘文西艺术创作的核心。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大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心里话》《同欢共乐》,还有历时十三年绘就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等。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他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自信,对中华文化与黄土精神的弘扬。

沟里人(中国画) 刘文西

170cm×140cm  1982年


 二、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道路不动摇

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始终坚持在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行。上百次的陕北写生,上万幅的速写素材,还有他毕生所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足以说明这一点。

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现实主义是刘文西先生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这些基本要素可以说是刘文西先生艺术的代名词,也是刘文西先生在艺术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所在。这不仅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值得我们发扬的艺术精神。

沸腾(中国画)  刘文西

191×201cm  2014年


三、坚持以劳动人民为主题不动摇

毋庸置疑,陕北已成为刘文西先生的精神坐标,陕北已成为刘文西先生的第二故乡,陕北人民不仅是刘文西先生在艺术上的表现对象,更被他视为心中的亲人。他以毕生的精力所完成的《黄土地的主人》正是这一情感的充分表达。

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以陕北为创作基地,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与陕北人民广交朋友,几十年来连续不断地表现、反映陕北、及陕北人民生活的新风貌,纵观他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组完整的陕北数十年发展的图像缩影,其中的核心就是人民。

2012年刘文西带领黄土画派在陕北过大年


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刘文西先生的艺术创作中体现得更加典型,其中黄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尽在其中。因此说“心中有人民”“艺术为人民服务”成为刘文西先生一辈子的精神坚守。

在毛主席身边(中国画)   刘文西

108.5cm×155cm   1959年


四、 坚持不断创作、推陈出新不动摇

刘文西先生曾说过:凡大画画者,可能成为大画家;凡中画画者,可能成为中画家;凡小画画者,可能成为小画家;不画画者,永远成不了画家。语言虽然质朴,但道理深刻。几十年来,刘文西先生正是坚信、坚持这一点,不断实践,笔耕不辍,其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便验证了这一点。

“不断创作”“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涵盖刘文西先生创作的发展轨迹。从他的《祖孙四代》到《黄土地的主人》,数十年的艺术演变清晰可见。其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创作,才可能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作,才可能推陈出新。

刘文西先生创建了黄土画派,提出了“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理念。在他的带领下,黄土画派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人民,讴歌新时代的艺术团体。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目前最为活跃的创作力量。这一点是刘文西先生对新中国美术的又一大贡献,更是他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解放区的天(中国画)  刘文西  

200cm×190cm1984年


刘文西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研究的艺术大家,他的艺术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竖起了一面旗帜。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核心,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根本,坚持深入生活、表现时代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基础,坚持不断创作、推陈出新不动摇是刘文西精神的原动力。我们纪念刘文西先生,不仅仅是回顾、颂扬他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艺术人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以他为榜样,发扬这种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探索当今中国艺术发展道路,繁荣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


                  

                                         2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