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践行的宗旨,也是以刘文西先生为代表的黄土画派艺术家一生所坚守的艺术方向。数十年来,黄土画派艺术家在刘文西先生的倡导与带领下,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性创作,用画笔绘就了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
主题性绘画或主题性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研究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思想基础是“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题性绘画是指有情节的历史、现实题材绘画,与一般的美术创作相比, 指向性更强, 表达的内容更为集中。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创作主题与现实意义,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中国的社会变化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是美术创作的时代体现。可以说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就与主题性绘画时代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意义。
黄土画派的崛起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然成果。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向不动摇,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动摇。创作了《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奠基礼》《同欢共乐》《山姑娘》《春天的故事》《东方》《黄土地的主人》等一系列具有主体性、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有力的推进了中国人物画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发展。黄土画派画家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王有政的《悄悄话》、邢庆仁的《玫瑰色的回忆》等作品同时给中国的主题性创作增色添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特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土画派主题性创作回顾线上展”,汇集自刘文西先生创作的《毛主席与牧羊人》以来70年间黄土画派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以主题性绘画为学术主线,以人物画家的绘画实践为主题,通过对画家的理论研究、创作体会、创作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黄土画派艺术家多年来在主题性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黄土画派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百年巨变,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次线上展将于2021年6月——10月推送完毕,敬请期待!
画家简介丨樊昌哲
白鹿山人,1947年生于陕西蓝田。著名中国画家。曾任陕西省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秘书长等职。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省政府参室(文史馆)研究员。
创作《寒聚》的心得体会
文/樊昌哲
1986年,我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被安排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转业前,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在西安美术学院,我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理论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写意画水晕墨章的特点,写意画用笔、用墨的表现方法,它们在技术上的综合运用。临摹了大量的古今名家的经典画作,受到了刘文西、刘保申、张之光等老师的言传身教。特别是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老师的谆谆教导,给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给我们说,要想画好画,就要到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生活、记录生活,身上常携带小画本,见啥画啥,喜欢啥画啥。他还说了“上届美展的闭幕,就是下届美展的开始”等名言,使我受益匪浅,至今记忆犹新。
樊昌哲 寒聚 中国画 197cm×96cm 1988年
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单位委派我下乡到陕北榆林支农,我被分配到了陕西省文化厅这个支农工作队,安排在镇川镇文化站工作。那时,陕北条件还非常艰苦,为了给文化站培养美术人才,我就在镇上办了个美术培训班,带了11名学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领导非常重视,时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修军先生还亲笔写信给予我鼓励支持。购买了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调色盘等,学习班就这样开办了。有了这个平台,我就有了很多的时间,很多的机会,深入榆林各地区采风写生,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画写生稿300余幅,创作陕北风情画作80余幅,为我现在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樊昌哲 晨风 中国画 103cm×103cm 1988年
半年的下乡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回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后,我在工作之余坚持创作。198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要举办第七届全国美展,这是我到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后第一次遇到的全国美术大展,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暗下决心,准备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
有一天,我正在午休,当我打开收音机时,正好听到了三原县某养殖专业户,养殖鹌鹑发家致富的新闻报道,受到了启发,萌生了画一幅鹌鹑图的想法。选好题材后,我反复思考,采取怎样的构图形式,用怎样的画法去表现,才不会落入他人窠臼。通过反复提炼,艰苦构思,笔墨实践,开拓创新,终于一幅理想的画作跃然纸上。
樊昌哲 江南早春 163cmx68cm 2018年
与此同时,画《寒聚》这幅图时我没有把鹌鹑放在圈养里描绘,而是把它们放在大自然环境中去摹写,画面以赭墨写鹌鹑,用淡赭墨渲染背景,一气呵成。细雨过后,薄雾微寒,麦田一角,一群鹌鹑相依相偎,有若窃窃私语,有若困惑沮丧,有若临危不惧,有若情意缠绵,各具神态,各有其趣,浓淡、虚实相间的麦苗、芳草,润泽生发,充满了生机盎然的韵致,显然这不是鹌鹑自然属性的真实模拟,而是对人类群体生活中在一定情况下相互依靠、互相慰藉、关系感知的反映,含有清新的情感直观性和含蓄的生存哲理性,使寒气平添了几分热闹的意境。
樊昌哲 秋草 中国画 94cm×91cm 1988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寒聚》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后,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作自信。在全国历届大展中,《晨风》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秋草》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相依》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晴雪》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并给予高度评价。
樊昌哲 晴雪 中国画 197cm×96cm
作品历次参加国家级重要学术机构主办的各类大展,《寒聚》、《晨风》参加第七届、八届全国美展、《秋草》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相依》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部分作品参加全国牡丹竞选国画展、全国青年画家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晴雪》获《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群鸭》、《只有芙蓉独自香》获第十二届、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特邀展获终身成就奖,《秋实》获科教兴陕“十五”辉煌艺术成果金奖;《秋芦》获陕西省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等奖;《春草》获首届陕西美术奖创作优秀奖;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美术馆、苏州吴门艺苑、烟台、菏泽、大连等地举办展览。2000年,作品《芦夜》被法国私人收藏。2013年,在全国总工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文艺工作者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并颁发了证书。同年,在陕西省文联组织的纪念《讲话》发表71周年中为群众书画,5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出访印度、埃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瑞士、凡蒂岗,斯里兰卡等国家,赴泰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学术交流。出版《樊昌哲画集》五种版本。
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美术馆及国际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