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刘大为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 
主要作品《布里亚特婚礼》、《雏鹰》、《幼狮》、《张华壮曲谱新篇》、《小米加步枪》、《漠上》、《阳光下》、《马背上的民族》、《晚风》、《辉煌之路》、《帕米尔高原的婚礼》、《草原上的歌》、《巴扎归来》、《人民公仆》、《雪线》、《远山》、《雪域生灵》等。 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刘大为速写》、《刘大为作品集》、《刘大为小品集》、《刘大为水彩画作品》、《史诗与牧歌——刘大为作品集》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在日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参展记录

1994年5月与画家李延生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水墨画大展”,授课讲座。创作工笔画《觅》,参加第三届全国工笔重彩大展,获铜奖
1991年3月创作工笔画《马背上的民族》,参加中国当代第二届工笔画大展,获一等奖
1989年4月创作国画《大漠孤烟》,参加“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获北斗星奖(金奖),中国美协主办
1989年7月创作工笔画《阳光下》,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广州展区展出
1988年创作工笔画《漠上》,参加“中国当代工笔画首届大展”获金叉奖,中国美术馆展出
1987年创作工笔画《金色高原》,参加北京工笔画学会举办的“北京工笔重彩画展”,获一等奖
1987年创作中国画《小米加步枪》,参加建军60周年美展,获优秀奖
1987年工笔画《大漠》,参加全国工笔山水画展,获一等奖
1985年中国画《瑞雪》,参加第一届全国教师美术展览,获优秀奖
1984年创作《张华壮曲谱新篇》此作品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1983年创作《张华壮曲谱新篇》,参加光明日报美术展,获一等奖
1983年创作《假日》,参加北京市美展,获优秀奖,由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
1982年6月创作工笔重彩画《幼狮》、《雏鹰》,作品《雏鹰》参加首届八十年代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小骑手》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二等奖
《华山救险》获光明日报美术奖一等奖
《阳光下》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高原金秋》获“首届工笔重彩展览”一等奖
《马背上的民族》获“第二届工笔重彩画大展”一等奖
《晚风》获“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获首位“关山月中国画展”创作奖 [6]

艺术造诣

 刘大为兼擅工笔与写意,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其代表作品《马背上的民族》,是他用传统工笔重彩手法创作出的佳构,曾在全国大型美展上获奖。平凡中见伟岸、平和中显沧桑的功力是刘大为十几年边陲生活的展开,也是其对历史风貌与时代精神的独特把握。
刘大为画作
刘大为画作(40张)
刘大为在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学习二年,主攻人物画专业,在蒋兆和、叶浅予、黄胄、卢沉、姚有多诸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在随后的几年里,很快地掌握了中国画的表现规律,无论工笔重彩或水墨写意诸种不同的技法,他运用得都很娴熟。这对于他的创作水平迅速地提高,无疑是个很有利的条件。然而,对于像刘大为这样的中年画家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其说是功力的扎实和绘画语言的娴熟,毋宁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摆得很正,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比较稳健所使然。
刘大为的艺术,不仅继承和延续人物画古往今来积极反映生活、追求艺术真善美的优秀传统,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美术的主导力量无论在题材的开拓上或是艺术形式技巧的表现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运用。

社会评价

1945年 10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祖籍山东诸城;
  1951年 随父母、祖父母全家移居内蒙古包头。自幼喜欢绘画,随祖父习书法;
  1956年 上小学时受到美术老师韩维祥的启蒙、关注培养,11岁时创作第一张大幅水彩画《五一群众大游行》;
  1958年 中学读书期间,参加课余美术组,在美术老师兰尚廉指导下,接受了系统的素描、速写和水彩画基本功训练;14岁时正值大跃进时期,绘制了多幅巨幅宣传画、壁画;
  1963年 9月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内蒙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刘大为主席央视现场点评袁鹏飞作品
刘大为主席央视现场点评袁鹏飞作品


  1967年 文化大革命中,到内蒙古红卫兵展览办公室工作两年,担任美术组长;
  承担各种展览设计和绘画任务,期间绘制了大量巨幅油画毛主席像、巨幅宣传画及大量历史画;
  多幅宣传画在内蒙古各大报纸和杂志发表;
  1968年 12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包头市半导体器件厂当钳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每逢外地出差,坚持油画及水彩画风景写生;
  1970年 创作中国画《彩笔绘新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明信片;
  1971年 创作年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刊登于“包头文艺”;
  1972年 调到包头市日报社工作,担任美术编辑、记者;
  创作《银针凝真情》(和马莲合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作品,参加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74年 创作《草原颂歌》(和贾方舟合作),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入选的两幅作品之一,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8月与包头艺术家一起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赛汉塔拉草原写生体验生活;
  11月到包头市五七干校学习6个月;
  1975年 创作水粉连环画《小骑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家外文出版社出版,该作品1978年参加全国连环画展

个人作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