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土画派官方网站!

139 9181 6277
首页>新闻资讯>资讯公告

纪念人民艺术家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二)






导语



2019年7月7日, 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无疑是中国美术事业的一大损失!无疑是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 人们追思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的美术事业及美术教育事业中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宵衣旰食,凭借对本土文脉和西方文化的继承融合,确立了一套全新的艺术理念及具有时代风貌的创作方法,构筑起独具美学魅力与中西融合的艺术范式;是因为他热爱黄土、扎根黄土、倾情黄土,创建黄土画派,弘扬黄土精神,用丹青讴歌黄土文脉的渊厚博大,以笔墨谱写炎黄子孙的激越昂扬,以艺术作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他的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更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先生已逝,精神永存。他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无限的思念和那不朽的艺术,更有那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刘文西精神。

为了纪念人民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在5月份开展了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征文活动,画派艺术家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积极响应并参与,撰写了一批具有学术水平并情真意切的文章。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决定,2020年7月7日举办《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系列活动。由于全国抗击疫情工作在持续,原计划的(人员聚集的)展览及研讨活动改为(无接触的)网络线上活动。


活动内容有四:

1、《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图像专栏网络推送;

2、《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报纸专刊与专栏 ;

3、《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文章专栏网络(分期)推送; 

4、《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学术性刊物专栏 。


本栏目将分15辑推送,谨以此纪念刘文西先生逝世一周年。







刘文西、陈光健在陕北




六十年前初识君

——忆刘文西老师

崔振宽


20世纪七十年代,听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浙江美术学院)青年人物画家方增先、周昌谷、宋宗元之后,又出了一个年轻画家,还没有毕业就很了得,这个人名叫刘文西。因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被译为“达文西”),便对刘文西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1957年,我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在青年教师张义潜的画室里第一次看到了刘文西老师为东北鲁艺许勇画的素描头像。当年张义潜年轻气盛,很少服人,却对刘文西大加赞赏。不久,我们班上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刘文西四开素描纸大小的近十幅速写头像。这些作品比想象中的还要厉害,我一张不漏地临摹了一遍,这些速写头像对我当时画人物画影响很大。后来,我虽然改画山水了,但这些临摹作品一直保存着。


2012年刘文西在陕北志丹县毛主席旧居参观学习


    1958年,听说刘文西老师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分到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当老师,心里真的很是高兴。有一天,刘文西来参加西安美术学院在大礼堂召开的会议,他坐在一排中间静静地画速写,人很是平常,不是想象中的英俊倜傥,我悄悄走到身后看他画画,他作画竟然也是看一眼画一笔。我怎么也想不通,他这么平实的画法为什么却能画出我临摹的作品中那些龙飞凤舞线条及潇洒生动的画面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多年,也使我想了好多年。

    刘文西第一次给我当老师,是给我们班上人物课,我也就成了他的第一代学生。当时刘老师给我们上的是人物白描课,讲十八描,讲永乐宫,并带我们去永乐宫临摹壁画。他对永乐宫壁画情有独钟,这直接影响了他工笔人物画的风格,也影响了西安美术学院几代人的工笔人物画风格。


《沸腾》刘文西


    1959年刘老师又给我们上写意课。有一次,在课堂上一口气画了好几幅刘志丹的人物头像,水墨淋漓,色彩淡雅,形象不用起稿即可熟练准确把握。国庆十周年陕西省美展上,他展出了大幅创作《刘志丹》,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为我们上课时反复去画刘志丹的头像,既是给我们做课堂示范,也为他的创作进行了笔墨演练。

这年冬,我们班当初的十人因种种原因仅剩下四人,专业分为:人物两人,山水两人。刘老师便带着我们四人赴三门峡工地进行实习,一边参加三门峡大坝工地劳动,一边画速写。我们班的潘元华比刘老师还大四岁,我们五人走在一起,外人是怎么也分不出哪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刘文西老师的。2017年的一天,刘老师给我手机上发了一张130型照相机照的老照片。照片又小又旧,形象依稀可辨:背景是三门峡大坝,人物是我们五人,肩并着肩站着,刘老师背着画夹,颈上挂着安全帽,穿着灰色中山装,皓齿微露,嘴角微翘,是他一生典型的那种微笑,也是他后来画上很多人物画的微笑。


刘文西、郑乃珖等观看蒋兆和作画


    1961年秋天,我已在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任教一年有余,省教育厅通知我校,派罗铭教授带着刘文西和我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参观,并为陕西厅做画。我和刘老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招待所同住一室,我第一次到北京,一有空就到处跑;他却抽空在房子里把给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完成的新作《在毛主席身边》(年画)裱在板上,没完没了地加工润色直到交稿的一刻。

     1962年春,三年困难时期,我被精简下放到工艺美术厂,和刘老师的“共事”戛然而止,相互往来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此后波澜壮阔的半个多世纪里,刘文西的名字便蜚声海内外。


刘文西在安塞和小朋友问好


    近年来,多次参加黄土画派活动,随刘文西老师外出写生采风,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和英、法、德、俄等国家,目睹他笔不离手,早出晚归,被搀着、扶着、拉着、拽着,爬高上低地画了无数速写,自画完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之后,他的体力越发不支,人物画画的少了,就依据写生采风画了大量风景小品。

    其实,刘老师只长我两岁,对我亦师亦友。2019年7月7日,刘文西老师风雨兼程地走了,挽曰:

    一心一意践行两个讲话

    至诚至爱歌颂四代祖孙

    这是一条走了85年灿烂的艺术人生。


                                2020年6月1日







刘文西老师永远活在我心中


郭全忠


怎么也想不到,刘老师已离开我们一年了。好像他还在我们身边,穿着他那一年四季永不改变的灰色中山装……

一年了,冥冥之中,他的笑容还是那样的甜美、开朗,声音还是那样的高亢、洪亮,手握画笔还是那样的挥洒有力!似乎他仍带领我们奔波于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和陕北老乡一起过大年,在窑洞前一块儿画速写。仿佛又和他在太行山上、在云贵、青藏高原,在沂蒙革命老区,在希腊、德国、哈萨克斯坦……跋山涉水、采访写生、深入生活。


刘文西、陈光健结婚照


一年了,365个日日夜夜,刘文西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仍历历在目;他勤奋忙碌的身影仍依依在旁,谆谆教诲,清晰可闻。仿佛我们依然和他在一起,研讨如何深入基层、扎根黄土,始终坚守为人民创作的方向,如何不忘初心、表现时代、勇攀高峰。

刘文西老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歌颂人民,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作品,影响深远,难以企及。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用卓越的艺术才能坚持艺术的人民性,塑造了众多时代变迁中的新中国农民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与优秀品质,感人至深。他为劳动人民造像,为这个伟大时代立碑,是我们永远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刘文西创作《邓小平》


凡是在刘老师身边亲历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魅力和执着精神所打动、所感召。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刘老师不仅是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执牛耳者,又是伟大的美术教育家,他数十年来悉心教导学生,关心年轻画家的成长,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并且为建设一个一流美术学院呕心沥血、拨乱反正、忘我工作。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朱镕基同志和刘文西等在一起


近二十年来 ,他为打造一个美术史上立得住、有影响的黄土画派更是操碎了心,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终于使陕西这块文化沃土上,继建国后走出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有重大影响的长安画派之后,又产生了当代以刘文西为领军人物,同样有重大影响的黄土画派。这无疑在中国近代美术史册上镌刻下“刘文西”这个重量级的名字!

刘老师已驾鹤西去,但作为我的恩师,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0年6月10日于西安





时代国画名家观察者